- 索 引 号:370481/2022-00029
- 主题分类:枣庄政协提案办理结果
- 发布机构:滕州市农业农村局
- 成文时间:2022年07月27日
- 文 号:无
- 发文时间:2022年07月27日
- 标 题:2022年度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对枣庄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111106号提案的答复(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建议)
- 效力状态:有效
2022年度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对枣庄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111106号提案的答复(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建议)
尊敬的赵新岳委员:
您好!
《关于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建议》(市政协提案第111106号)收悉,感谢您对我市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关心与支持!您的提案深入分析了我市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存在的不足,并提出四条指导性意见建议。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:
近年来,滕州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部署要求,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契机,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,大胆实践,探索创新,激活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增值潜力,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。截止到2020年底,滕州全面完成“脱壳”“消薄”“破五”任务,2021年底全市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54个,其中100万元以上45个。
一、高度重视,用活各项政策。一是政策文件支持。2018年出台了《2018-2020年滕州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》《滕州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引导资金使用管理办法》等文件,今年又出台了《关于印发<滕州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强村计划实施方案>(2021-2023年)的通知》《关于印发<滕州市农村集体“三资”清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>的通知》等文件,为村级集体经济接续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。二是基金资金支持。用好市里设立的帮扶基金、产业基金及滕州财政引导资金,统筹整合涉农资金,引导村居通过兴办项目、抱团合作等方式,形成村级固定资产,促进集体经济发展。目前,市里已下发帮扶基金1760万元,滕州配套1760万元。三是金融产品支持。推出“惠农贷”“强村贷”等金融产品,主动减费让利,降低融资成本,帮助农主体解决融资难题,为农企发展提供更多“源头活水”。截至目前,发放“鲁担惠农贷”8.08亿元。
二、深化改革,探索“六种路径”。根据改革后村级集体禀赋差异,探索集体经济发展“六种路径”,走好差异化经营之路。一是资源开发。依托村居集体土地、林地、山地、四荒地、水面等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。如西岗镇东王庄村,农户以承包地入股到滕州市舜耕合作社,按900元/亩承包金保底;村里整平沟渠路溢出土地61亩,年集体收入增加5.49万元;年底农户、村集体、生产经营者按4:3:3比例分红。二是资金入股。采取集体积累资金、村民个人资金、征拆补偿资金、各类扶持资金等投资入股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。如南沙河镇北池村,成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,先期盘活5.07亩集体建设用地资源,动员1486名股民按500元/股/人现金入股,建设钢结构厂房和办公用房对外出租,年可增加集体收入20万元、股民分红100元。又如洪绪镇团结村,按照6000元/股,7名村两委干部和党员代表带头参股52股,村民入股148股,筹资120万元建设陶瓷批发市场,当年招引5个优质陶瓷品牌入驻,实现租金收入35.9万元。年底,30万元用于全体入股股民分红,每股1500元;3万元用于村民集体土地权益分配,每人200元;2.9万元作为集体公益金,留存发展。三是资产经营。对有集体统一管理的房产、物业、企业等经营性资产的进行股份量化,引入社会资本多元参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。如北辛街道北关村居,成立北关村居股份经济合作社,通过社员入股,盘活居综合楼,扩建水产粮油市场,新建接官巷古玩市场、海天宾馆和鸡鱼批发市场对外租赁,年增加居集体收入500万元,股金分红100余万元。北辛街道北楼居,在善国路升级改造中,对拆迁补偿款没有简单地一分了之,而是以拆迁补偿款人均入股的形式,投资购买沿街营业房,所得红利进行资本积累、滚动发展,实现了资产、资金双丰收。四是服务增收。围绕村域产业化经营,创办多种形式村级服务实体,为农户提供生产、中介等服务,发展壮大集体经济。如张汪镇南胡庄村,2014年11月成立了南胡庄村斯程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,吸收周边下魏楼、柴楼、魏河圈等村农户入社,社员近200户,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,主要种植土豆、大葱、白菜等经济作物,农资供应商年返利可达20万元。五是产业发展。把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推进农业两区建设、块状经济发展相结合,在促进产业发展中壮大集体经济。如善南街道小屯居,该村是豆制品加工专业村,居民主要从事豆芽泡制、销售。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,成立了小屯居股份经济合作社,吸纳604名居民现金入股,每人入股1000元,共募集股金60余万元。通过股权分红,股民每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,集体增收20万元以上,实现了居集体和居民共同增收。六是“边角经济”。利用村内房前屋后、沟渠路旁土地等“边角资源”做文章,干群联动、统筹规划、变废为宝,探索出发展“边角经济”的强村富民之路。如柴胡店镇安后村,借助美丽乡村建设,利用村内道路两旁、院落、房前屋后等闲置区域,由村集体统一引进种苗,统一搭建不锈钢葡萄架400多个,种植红提、美人指、红富士等10余个品种的葡萄1000余株,软籽猕猴桃100余株,扮靓乡村的同时增加村民收入。村民每户每年可以增加1万至1.5万元收入,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1万余元。
三、坚持党建引领,发展合作经济。牢固树立抓党建促发展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思路,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狠抓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这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径,通过农村外出优秀人才回引、村党组织书记体悟实训,进一步规范合作社管理运营,提升领办质效。推行“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“党支部+龙头企业+基地”等模式,开展技术指导、信息传递、物资供应、产品加工、市场营销等服务,获得集体收入。2020年,258个村居党组织领办合作社264个,占行政村总数的22.8%,完成年度总任务的113.7%。
四、抓实“三资”清理,盘活集体资产。借助全市农村集体“三资”清理专项行动,全面摸清村级家底,盘活资产资源,利用好两个平台,做深管的文章。在全面摸清底数建立台账的基础上,利用“三资”管理平台,把资产资源管起来,利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,让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活起来。实行动态监管,防止集体资产“跑冒滴漏”,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、做大做强。
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,欢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!